美国政府此前多次警告,因安世半导体(Nexperia)的中国母公司背景,该公司正接受严格审查。 9月29日,美国政府修正了其贸易政策中的一项漏洞。此前,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的企业,其旗下子公司仍可正常运营。新规实施后,这些被禁企业控股超过50%的子公司将受到与母公司同等的限制,无法获得美国企业及美国盟友国企业的产品供应和技术服务。此次政策变动对安世半导体造成了显著影响,严重限制了该公司的制造能力。
自2017年从恩智浦(NXP)分拆出来后,安世半导体虽将总部设在荷兰,但实际由中国控股公司闻泰科技(Wingtech Technology)所有。2024年12月,闻泰科技被列入美国被禁实体清单时,安世半导体曾公开声明将维持正常运营,不受母公司被制裁影响。
安世半导体主营的产品占据9.7%的市场份额,主要包括二极管、晶体管、MOSFET、IGBT等功率器件及逻辑IC。近年来,该公司聚焦汽车电子领域,并持续投资碳化硅(SiC)与氮化镓(GaN)技术以拓展产品线。
安世半导体从恩智浦分拆时保留了其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然而,该公司并未实现完全垂直整合,其生产所需的软件、设备及原材料仍需依赖外部供应商。尽管安世半导体拥有晶圆制造工厂、组装和测试设施,但其晶圆供应主要来自中国闻泰科技的另一家子公司-鼎泰匠芯(Wingsky Semi),以及中国以外的其他渠道。此外,该公司还将最终封装环节外包给第三方OSAT(外包半导体组装测试)厂商。
安世半导体的原材料供应商主要集中在中国,因此不受美国政策限制,但其仍难以从合规渠道获取所有原材料需求。荷兰设备制造商ITEC(2021年从安世半导体分拆出的子公司)承担了大部分设备供应。此外,安世半导体标准成熟制程、碳化硅和氮化镓产品的其他设备也来自受美国政策约束的非中国供应商,这使该公司的产能扩张面临风险。尽管安世半导体能够自主完成大部分产能建设,但其部分生产能力和晶圆供应仍来自当前被禁止与其合作的企业。长远来看,中国设备制造商或可填补其成熟制程和传统制程的设备需求。
根据荷兰政府声明,闻泰科技已在中国新建一座工厂,可承接其英国和德国晶圆制造设施产能。由于担忧安世半导体会将全部生产及知识产权转移至中国,导致当地数千个工作岗位流失,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援引一项鲜为人知的法规,接管了该公司的管理权。随后,荷兰政府于10月7日暂停了安世半导体首席执行官张学政(Zhang Xuezheng)参与公司管理的资格。作为反制措施,中国商务部禁止该公司出口任何中国制造的产品。
即使安世半导体能通过以中国为中心的解决方案建立符合美国要求的全新供应链,其产品仍无法在中国以外的市场销售。然而,由于荷兰政府对安世半导体施加管控,该公司甚至无法尝试重建此类供应链。因此,安世半导体的长期发展空间极其有限。
据估算,安世半导体在整个2025年期间始终保持约150天库存量,涵盖成品元件与在制品。作为集成器件制造商(IDM),该公司通常还会储备70-80天的原材料库存。然而,当前其原材料采购能力面临风险,部分封装产能亦受到了限制,导致总产量下降,从而影响其全线产品。
美国已给予安世半导体60天宽限期,暂不全面实施新规。该公司声明”对找到解决方案充满信心”,并表示正与中国官方协作,以缓解中国政府对其施加的限制。
在中国商务部发布禁令数日后,安世半导体向客户发出通知,表示将无法履行大量新增及既有订单。这一消息立即引发供应链连锁反应:特许经销商暂停报价,试图清理库存的终端客户中止相关计划,而OEM厂商则紧急转向公开市场寻求货源。由于地域依赖性强,欧洲汽车制造商对安世半导体的需求占比显著高于美中企业,成为当前公开市场询价的主要来源。
自该公告发布以来,公开市场对安世半导体产品的需求激增。但由于安世半导体及其渠道合作伙伴、终端客户的同步行动,公开市场现货已所剩无几,仅存的少量现货价格大幅上涨,且随着库存被消耗,价格每小时都在变动。
汽车行业是当前对安世半导体产品询价最多的领域,同时工业、网络应用及部分消费电子客户也对其现状给予高度关注。
若安世半导体无法与中美政府达成解决方案,其业务将遭受重大打击,并可能将压力传导至所有竞争对手。由于该公司主要生产成熟制程产品(该领域存在多家竞争企业),其大部分元件均存在替代供应源。届时,其占据的9.7%市场份额或将流向安森美、英飞凌、德州仪器、Diodes公司、Wolfspeed及Littelfuse等同类元件供应商。
此外,在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地区,多家知名度较低的本土供应商也可能分食部分市场份额,尤其是在低成本、大批量应用领域。
这一潜在局面存在的问题在于,相关企业目前对多数此类产品维持着低产能,无法快速提升产能以应对需求骤增。即便有意增产,要增产数千片晶圆亦填补安世半导体的供应缺口也需耗费时日。这些供应商在产品种类和数量的预测上也面临难题。不仅目标需求波动剧烈,各企业还将陷入订单争夺战,且难以预估竞争对手愿意承担多少库存积压风险。
尽管安世半导体现有库存预估可支撑三个完整生产周期,60天的宽限期看似宽裕,然而该公司仅剩两个月采购原材料并规划后续周期。若竞争对手未能及时提升产能以弥补安世半导体可能的供应缺口,2026年第一季度众多终端客户恐将陷入被动局面。
我们将持续关注事态进展,并第一时间分享最新动态。
3 ways to follow Smith on WeChat: